警方副發言人奇沙那(Kissana Phathanacharoen)則表示,人們知道五人以上的聚集是違法的,因此他們明確違反法律,而警方會照規矩來。
在過去的20年中,至少工作了五年。「為什麼在芬蘭,年過50歲之後喪失工作機會的比例比瑞典來得高? 」,這之中潛藏不少雇主對於年長工作者的歧視問題。
退休金管道(Eläkeputki)相關參加資格 Photo Credit: 英語島 失業勞工的出生年份,目前法規如下: 1950年以前出生,不在此限,可直接享有參與退休金管道的權利。1955-1956年出生,則須滿60歲。1957年出生及以後出生,在領滿失業救濟基本津貼500天前,須滿61歲。1950-1954年出生,在領滿失業救濟基本津貼500天前,須滿59歲。其實這些監測互助概念早在疫情爆發期間就提出,但在當時卻遭民眾質疑並撻伐認為侵犯個人隱私,時空轉換至今卻成了芬蘭民眾的防疫利器。
Photo Credit: 英語島 芬蘭無力、絕望的年輕世代 對許多青少年來說,獲得暑期短期工作可能是過渡至未來職業生涯必不可缺少的一環,但由於covid-19疫情肆虐,許多工作機會被取消,青少年面臨比以往更嚴峻的就業市場。根據調查顯示,在瑞典55-64歲的人中有78%從事工作。在台美經貿合作開大門的號角被吹響時,主管貿易談判的美國貿易代表署卻給了另一種答案
儘管原本說好的「台美經濟對話」,在美國國務院次卿柯拉克(Keith Krach)訪台行程公佈後「隱而不顯」,民眾依舊對台美前景充滿想像。台灣民眾樂見川普對北京的強硬姿態,也相信川普的對台政策,有助提升台灣的國際地位。對台灣而言,現在不失為與美國展開商業談判的時機,尤其阻礙台美經貿更進一步深化、牽涉複雜的瘦肉精美豬議題,或許更能跳脫「敲門磚」的角色,成為檯面上的談判籌碼,以利台灣爭取更多實惠。柯拉克的訪台行,美方原先預期在來台前幾天公佈相關訊息,連過幾天卻無消無息,硬是拖到最後一刻才宣佈,且行程更不見先前宣傳已久的「台美經濟商業對話」。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在諸多國際民調上受挫,屢遭批評的川普,台灣民眾對川普的滿意程度,讓他在寒冬中還能獲得太平洋彼岸的一絲溫暖,他又「怎能不愛台灣」? 台灣民間的這股親美挺川氛圍,蔡政府自然也「風行草偃」,阿札爾訪台行程結束後,總統府馬上宣佈放寬瘦肉精美豬、美牛的決定,期盼在「台美友好」氛圍下,換來雙方實質的貿易協定,美國方面也馬上在8月31日透過國務院亞太助卿史達偉(David Stilwell)宣佈,投以「台美經濟商業對話」,並拉高層級由國務院次卿柯拉克親自主持。川普怎能不愛台灣 台灣對美外交工作頻頻傳來捷報,衛生部長、國務次卿接連訪台,讓民眾普遍有「台美關係」更上層樓之感,對川普政府的好感度也因此更上一層。
Photo Credit: 中央社 美方不管基於何種理由,將台美經濟對話「隱而不顯」,結果都像是美方對台灣擺臉色,台灣卻只能「唾面自乾」,這不僅顯示了台灣在中美之間的佈局失衡,也凸顯了傾斜政策無法換來對等關係,美國終究是老大,台灣也還是小弟,老大要做什麼,小弟不能不跟,台灣對於美國的作為,缺乏相對應的籌碼。台灣也曾高聲倡議過「普世價值」,也曾對川普的言行感到不以為然,但對現在的台灣人來說,「誰願意幫助台灣」,且「有能力幫助台灣」,撐出台灣的國際地位,才是比普世價值更為重要的問題。根據台灣民意基金會於8月底公佈的民調顯示,48%的民眾樂見川普連任,比不樂見的40%多出8個百分點,尤其民進黨、時代力量、基進黨等泛綠支持者,更有七成以上樂見川普連任,此外,一般認為川普在美國的支持者,大多為學歷較低、較為貧窮的中老年白人男性,在台灣卻截然相反,35歲以下樂見川普連任的民眾突破五成,大學以上的教育程度者,樂見川普連任者也佔多數。台灣對美政策,既缺乏籌碼又一廂情願,以為開放了瘦肉精美豬、美牛的進口門檻,能換得台美之間的貿易協定,或是更進一步的實質互惠。
但台美友好歸友好,以商業立國的美國,在貿易上卻仍謹守「在商言商」的態度,尤其台灣在中美兩強間的對外政策已明顯失衡時,究竟是美國需要台灣這名盟友的支持,抑或是台灣除了美國之外已「一無所有」?是美國需要拉攏台灣,還是台灣需要美國力挺?從美國貿易代表署終究要台灣先吞下美豬這劑藥方,才可能進行後續經濟對話的結果看來,答案明顯是後者。蓋洛普於7月公佈的全球領導力調查結果,川普政府僅獲得33%認可度,在歐洲慘跌,61%的民眾對川普政府失望,澳洲民眾也對美國領導能力高度懷疑,67%的受訪者對其不認同。在台美經貿合作開大門的號角被吹響時,主管貿易談判的美國貿易代表署卻給了另一種答案。但國際社會對川普的看法卻與台灣有些出入,美國調查機構皮尤研究中心9月15日公佈最新調查結果,川普在美、中、俄、德、法、英六國領導人的信心指數僅16%墊底。
在向來依實力說話的國際賽場上,美國無疑是世界諸國中的首選,儘管川普政府可能並不符合普世價值的樣板,但依然能因此受到台灣人的熱烈支持。有消息傳出,是台灣宣傳太過高調,引來美方不滿,後又傳出是美國貿易代表署對美豬問題能否順利解決仍有疑慮,因此主張台美經濟對話步調放緩。
文:黃奕霖、林仕祥 近期美國高級官員接連訪台,蔡政府內宣不斷,台美關係升溫逐漸成為顯學,美國政府對北京的制裁一波接一波,雙方從貿易戰、科技戰,打到在南海等大陸周邊海域的軍事對抗,對北京敢批敢言的同時,也對台灣釋出各種友善訊號,樹立起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港譯「特朗普」)「抗中挺台」的大將形象,讓一向自詡堅持民主、自由等普世價值的台灣民眾,罕見地一反國際潮流,力挺川普。不論傳言如何紛擾,台灣官方始終未能對真實原因做出解釋,僅強調無論是日期、成員或其他規劃來看,「非常明顯是以參加李前總統追思禮拜為主要目的」,對於之前台美關係實質進展的大肆宣傳,不知是忘記了,還是害怕想起來。
先不論此種策略能否成真,就算美方真的「良心發現」,願意打開台美經濟合作的大門,用自由貿易協定(FTA)回報台灣的一片真心,而協定會不會又變成「美方予取予求,台灣難以招架」的情況?這必定是台灣在缺少中國大陸這塊籌碼為平衡的情況中,以「政治掛帥」考量下走向與美國經濟深化道路上,不得不思考的難題一位同性戀者在演講中說,自己為什麼要出櫃呢?首先就是想對資料庫的改變略盡綿薄之力。曾經那些深入到山區抓捕孕婦人流的計劃生育工作人員,今天那些前往新疆邊遠村落拘押維吾爾人的援疆幹部,或者在私人企業建立黨支部的商界人士,在多倫多、雪梨街頭衝擊聲援香港抗爭集會的留學生,都是「普通的共產黨員」。因此,美國不接受中共黨員的移民申請,被視作對這部分人的懲罰。即便那些有了黨員身份才能擁有資源從事研究的科學工作者,他們的科研成果也隨時可能被黨國利用來打壓人權,例如在「雪亮工程」中的網路技術。應該說,由於中共控制社會資源的「黨員優先」政策,大多高端科技和軍事秘密都非黨員莫屬,美國的這種控制方式有一定的依據。
他們中的很多人,利用黨員身份,掌握了一定的社會資源進行科研或者社會服務,為人類的整體進步做出了貢獻。不少異議人士也有黨員身份——不過在這個法律和政策指南中,並沒有多少爭議,因為這顯然屬於應該得到豁免的部分。
在很多人心目中,黨員身份就是一份職業考級證書。這並不是一部新法,而是根據《移民與國籍法》中的相關規定強化入境和入籍控制。
這一數字較去(2019)年上升了兩位數百分點,是該調查開始以來中國得分最差的一次。他們在這場禍及全人類的災難中到底扮演了什麼角色,恐怕也會存在很大的爭議。
文:長平(中國資深媒體人、時事評論作家,現居德國) 美國公民及移民服務局(USCIS)10月2日發布政策指南,表示不會受理共產黨或者其他極權主義政黨及其附屬機構成員移民美國的申請。這個充數就是基本的貢獻。或者少不更事,「沒有想那麼多」。只有黨員身份,才能當上總編輯。
近年來抓獲的一些中共間諜為此提供了證據。他們會說,入黨是不得已。
美國政府宣稱中國從美國竊取了大量智慧財產權,其中相當部分就是由進入美國的中共黨員執行的。問題是,中國在全球的負面形象中,是否每一個中共黨員都應該承擔責任。
《人民日報》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堅持說蓬佩奧是在跟十四億中國人作對,恰好證實了他的觀點。更為重要的是,中共作為歷史上迄今最為成功的極權統治者,還真的不會沒事養一幫閒人。
整個西方世界,從政府到民間,從學者到快遞員,都開始重新審視中國影響力。少數幾篇通報此事的網文,也不得不謹小慎微,欲言又止,用「GCD」或者「DANG」來替代「共產黨」,用「特殊政黨」來替代「極權主義政黨」。由於川普(Donald Trump,港譯「特朗普」)政府的高調反共,很多中國人誤以為只有美國在發生變化,對中共黨員身份從忽略到重視。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中共養了一大幫閒人嗎? 那些把定期要過的「組織生活」視同兒戲的普通黨員,他們既沒有參與在新疆建立拘押百萬維吾爾人的「教育營」,也沒有投票通過《港區國安法》。
由於中共控制了全部的社會資源,不入黨你可能就沒有機會提干,很快抵達職業天花板。從中央到基層,條條款款,層層級級,該組織是一個高效運作的專制機器。
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剛剛發布的一份調查報告發現,四大洲1萬4276名受調查者中,平均有73%的受訪者對中國持負面看法。對於中共組織來說,他們認為自己只是濫竽充數而已。
事實上,懲罰並不是這部法律的本意,其目的是「保護美國的安全」。我在中國媒體領域工作二十多年,無論在供職機構中如何表現優異,甚至是我自己參與創辦的報紙,最高職務都只能做到常務副總編輯。